河北地质大学刘义臣、葛永红,提出我省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建议。摘编如下:
7月6日,国家相关部门在潍坊市举行了“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启动仪式;9月6日,我省对“万企兴万村”行动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标志着“万企兴万村”行动进入了实施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府对民营企业帮扶农村的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完善,激励作用稍显不足。二是企业扎根农村的自觉性不高,过度注重短期效用忽略长期效果,影响了帮扶效果。三是企业家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不通畅,部分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多方联动,系统谋划,明确动力机制和发展机制
建立省级“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省工商联、发改委、农业农村厅、相关行业协会和商会等单位,定期召开沟通协调会,明确职责,通过召开洽谈会、展示会的方式,主动对接京津两地的工商联和相关企业,动员省内的企业,特别是充分借助北京地区企业的国字号品牌,依托河北省各县成立分公司或生产基地的途径,引导和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我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完善“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发展机制,主体是县级党政领导与相关企业家,建议组织一轮县级负责领导的培训,督促其改变观念提升能力,将此项行动作为一项重点的政治任务和发展任务,全力做好此项行动的规划工作。
二、有序启动,协同保障,完善对接平台和合作平台
健全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功能,完善对接平台。引导在职公务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员、民企负责人等积极加入,鼓励有志回报家乡的各行业青年人才成为会员,扩充人员数量,优化人员结构,完善横向的组织机构设置,发挥行动的协调枢纽功能;建立省、市、县三级运行机制,拓展纵向沟通渠道,全面了解企业的需求,完善促进会自下而上信息搜集分析,自上而下进行政策宣传、有效协调政府和企业间的互动,广泛进行社会动员。
“五下”政策配套到位,发挥好合作平台功能。省、市、县、乡各级行动领导小组开展企业下村的合作工作,为企业扎根农村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企业“发展好”。鼓励县乡级公务员下乡担任村第一书记、乡贤回乡创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科研人员定期下乡服务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科研保障、促进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企业提供信贷优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立产品在线交易系统,提高要素流通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撑;县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一线办公会,努力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现场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降低企业发展的外部成本,优化发展环境。
三、县乡为主,促进企业家深度融入乡村
“万企兴万村”行动,核心在企业家。县乡级党政领导要全面了解企业家的需求内容,疏通企业家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的堵点,引导企业家缔结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兴村做贡献。县乡政府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根据产业结合的紧密程度、提供就业岗位的数量、与村集体经济合作分红比例等指标,筛选出一批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评选为“万企兴万村”优秀企业家,并在企业经营中追加后续的奖励和扶持;发挥基层乡村振兴促进会的作用,促进企业与合作社、行业协会、村民自治委员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统一。
(2021年10月18日《人民建议》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