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全流程优化提升土地要素保障效能
用地审批提效 项目建设提速
10月13日,在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永定河上游的乌拉哈达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项目建设正全速推进。“目前正在进行贯穿泄洪排沙洞及边坡支护施工。”张家口乌拉哈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有限公司移民征迁负责人吴杰说,作为国家和省级重大水利项目,该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体系,提高城市供水保障率,助推张家口市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
项目快速推进的背后,离不开高效的用地保障。张家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用途管制科科长刘海滨介绍,乌拉哈达水利枢纽工程在用地审批环节创下了新纪录—— 仅用1个工作日就完成了用地组卷报批的市级审查。作为增发国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张家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11个科室和崇礼区同时组卷、同时审查、同时报批,并建立了“变更同步审查”机制,做到随改随审,极大缩短了审批周期。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为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张家口市创新构建“精准配置指标、优化审批流程、强化供地监管”三大环节,发挥审批提前介入作用,全流程提升土地要素保障效能。
今年年初,由张家口市各县区提出用地需求,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根据产业类型、开工时序、优先保障方向等,科学安排用地指标。
为破解土地供需结构性矛盾,张家口市建立起“需求牵引—要素适配—动态调控”三维协同的用地保障体系,通过多维度会审会商机制,实现资源要素精准适配。同时,该市根据项目用地保障台账,确定优先项目,指定专人负责,从立项审批进度、符合规划情况、初步设计内容、用地预审情况、资金落实证明五个方面评估项目可行性,将新增项目及时纳入用地保障台账,配置土地指标。
作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项目,在张家口市冰雪运动学校马术(足球)实训基地的落地过程中,张家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项目选址的特殊需求,多次提供选址建议,协助项目单位优化和调整选址方案,并优先预留建设用地指标,同步修订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效完成用地保障,为项目顺利落地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张家口市还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分类审批+专班服务+超前介入”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项目审批效率。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制定差异化审批流程,对通过会审的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缩短审批周期。同时实施“双提前”服务行动,用地审批提前介入,提前建立项目用地保障台账,每周动态更新项目用地组卷进度。
在全面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方面,张家口市建立起土地资源全周期动态监管机制,强化土地供地监管,实现资源要素精准配置和高效利用。具体包括:数据研判机制,定期分析用地数据,识别供需矛盾和管理短板;督导通报制度,每月初通过会商机制,梳理各县区项目推进情况,重点督导供地不及时、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处置不力的地区,并建立“批转供”一体化台账,跟踪指标使用效益;激励导向机制,将土地计划指标向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的县区倾斜,推动自然资源管理提质增效。
全流程优化提升土地要素保障效能,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张家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完成冀北张家口洋河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等72个项目(批次)组卷报批工作,并为市能源局出具了70宗用地选址意见。
